纸币是可以换到钱的。“
恩教授摇了摇头:“你的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严重错误。“
祁同伟说:“为什么?“
恩教授解释道:“纸币背后的信用确实是国家背书的。
但是后半句关于法律规定的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能这样规定,法律为什么不直接规定一元钱可以买到一艘游艇呢?
那人民的财富岂不是都增加了?
实际上是人通过自由交换,在商业行为中决定纸币能够换取到多少货物。“
N先生继续说:“其实最初任何一个国家在发行纸币的时候,
都是用自己的信用担保一百块钱能够换到多少米、多少面、多少金子、多少银子。
只不过后来大家默认了这样的信用之后,
没有人再在乎这些钱能不能真从国家那里换来这些东西了。
大家用着方便就好了。
但是没有一刻,纸币可以离开信用独立运行。“
祁同伟补充道:“只要有信用,其实无所谓什么东西,都可以当钱花。“
“是的,你说得没错。“恩教授点点头,
“一切都源自于信用。
在过去的一些历史时期内,有一些比较大的商场或者饭店,一些老顾客可以不需要每次都付现钱,而在账本上记账。
你们中国人管这个叫挂账。
其实在西方的威尼斯早期各个地方都有类似的做法。
这样就避免了每次繁琐的付钱找钱的过程。
能够这样做的基础也是因为信用,而并不是因为账本上的几个数字能值多少钱。
我说得没错吧?“
祁同伟点了点头。
N先生继续说道:“那么现在电脑上面的这一串数字,或者说你所理解的这一串代码,也是一个账本。
上面记载了每一个拥有数字货币的人有多少的金额。
并且这个账本是绝对安全的,无法被篡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