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澜表示无奈啊无奈。
山长夫人毕竟是个局外人,似乎看出了一点名堂。于是和几位夫人商定,命人取来同样的绣绷、绣针、绣线、绣料。题目揭晓,是三寸见方的猫。时间是两炷香。
却看那陶玉上手就抿上丝线,开始在绣料上刺了起来。可是苏澜一边抽抽搭搭,一边将手中的针和丝线摆来弄去,然后,把一根丝线劈来劈去,竟然劈出了十多根。
“咦……”山长夫人看了不禁心惊。有句话叫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外行人以为苏澜害怕,在那里玩丝线打发时间呢,内行人却看出这是在劈丝,而且一根线劈出了十几根丝。
其实,在劈丝过程中,苏澜已经构思好了图案。双面绣的关键是藏头,就是将线尾隐藏在最后的针脚中,不能露出线头。于是,就看她首先将线尾剪齐,从上刺下,再在离针二三丝处起针,将线抽剩少许线尾,下针时再将线尾压住,连下几次短针,将线尾藏没,使正反两面都不露线头。绣时又把针垂直,不刺破反面的绣线。排针时,按次序非常均匀地排列针脚,疏密得当,两面相等。
就见苏澜先是一边绣一边哭,后来哭声渐止。再看她,下针娴熟又小心翼翼,排针时按次序均匀地排列针脚。从头到尾,下针总是保持匀速,不见丝毫犹豫,也没有拖泥带水。
反观陶玉,先是下针就刺,刺了几针后就开始犹犹豫豫,拖拖拉拉,经常上剪毁针,只把绣料弄得千疮百孔,惨不忍睹。
一会儿,烛灭手停。大家先看陶玉的绣品。只见一只没有完工的小猫,只有一个大致的轮廓,说是猫也可以,说是狗也行。而另一面除了几根乱针乱线外,竟连绣样都看不见。莫说双面绣,就连一面绣都不成个体统。
山长夫人口里赞道:“这么短的时间,已是难得。”于是撂下去给别人传看,再来看苏澜的绣品。只见她拿起绣品,“咦”了一声,眉头锁了起来。
陶玉看见山长夫人的表情,直道苏澜的绣品不如自己,不然山长夫人也不会紧锁眉头啊!立刻大喜过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