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合上书本,轻抚着朱允熥的头,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简单的几句夸赞,实则蕴含了深重的意义。在太子朱标去世后,储君之位悬空,朱元璋对各位皇子和皇孙的考察更为严格。朱允熥的这本《华夏农科全书》无疑为他增添了极大的竞争力,让他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朱允熥也适时地表达了自己的忠诚和担当,他声称作为皇孙,在享受皇室权利的同时,更应为朝廷和皇帝分忧解难。这番话让朱元璋更加满意,他决定将这本书传阅下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他也意识到农民们大多不识字,因此需要寻找合适的方式将书中的知识传授给他们。
在一旁的朱允炆看在眼里,心中充满了羡慕和嫉妒。他无法理解为何自己刚刚拍马屁不成,而朱允熥却能轻易地获得朱元璋的青睐和嘉奖。他开始怀疑自己的拍马屁技巧是否不够高明,甚至觉得自己被朱允熥欺骗了。然而,他却没有意识到,真正让朱元璋看重的是朱允熥的才华和用心,而非单纯的言辞奉承。
朱允炆心中对朱允熥的转变充满了疑惑和嫉妒,他认为朱允熥之前的表现一定是伪装的,否则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变化,还能拿出如此厚重的书籍。他自视甚高,作为高贵的皇孙,对农业知识一窍不通,只专注于诗词歌赋等高雅之事,自然无法理解朱允熥所展现的实用才能。
当朱允熥提到还有治理黄河泛滥的方法时,朱元璋再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朱允熥随即吩咐太监从寝宫床底下取出一袋黑色物质,这更让朱允炆和朱元璋感到好奇。
朱允熥解释称这种物质为“洋灰”,是外邦进贡的,但因其看似普通而被使臣丢弃,他却从中发现了其独特的价值。他现场演示了洋灰与泥土、水混合后形成的坚硬混凝土,其强度和耐久性令人惊叹。
朱允炆对此表示怀疑,认为使臣都看不上的东西怎可能是宝贝。但朱允熥的实验结果却让他哑口无言,只能眼睁睁看着朱允熥再次赢得朱元璋的赞赏。
朱元璋对洋灰的实用性表示高度认可,认为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