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过去是这样,就真的是正确的吗?
百姓民不聊生,到处是尸横遍野,这样是正确的吗?
第一个产生这样念头的,是顾文济。
但他并没有完全觉醒,在那个时候,他的第一个弟子谢昭义却反问了他一个问题,“先生,您分明比皇帝还要有才华,即使您的血脉并不是高等的,但人民爱戴您尊敬您,您也心系着人民……为何,你不去做这帝皇呢?”
听到这一个问题之后,顾文济打翻了茶,他不可置信谢昭义问了什么,他也不敢想象谢昭义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于一瞬间反应过来,诧异着问:“昭义,你为何会这么想?”
“为何不——”
谢昭义想,为何不这么想呢?
但当时顾文济的表情太过复杂,就好像在看一个叛逆的孩子一样,因而谢昭义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了,他安静地看着自己的书简,最终只是笑笑,“没有,学生只是随便想想的。”
那一刻,谢昭义就清楚,他和顾文济是不一样的。
顾文济一直想要做的,还是辅佐自己的君王。但在谢昭义看来,这样的君王实在是没有必要辅佐。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谢昭义表面上是和老师一起做这个国度为皇帝效力的官员,实则是找众人为何这么尊敬帝王不愿反抗的缘由。
因为在当时的谢昭义看来,一个国家可以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统治者是不可能永远是同一支血脉的后代。
这不好详细去说,当时他只有这么一个念头,而后他开始了自己的探索,他去问了老师顾文济,以狼群的说法去说,他道:“老师,学生看到一群狼,这群狼为首也有个统治者引导它们,它们也正是弱肉强食的种族,它们每年都会选出一个适合自己种族的领袖。”
顾文济点头道:“是,你所说之事,为师也知晓。”
谢昭义更是不解,困惑道:“既然狼群都可以选出适合自己的领袖,为何我们不能呢?比起聪慧来,狼还不如我们啊,老师。”
那是他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