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耻下问”。
欧阳锋自不会因横推无敌某一界,便自满自傲,目无余子,凡是有益的理念,他都会认真聆听,仔细思辩,取其精髓而习之。
也唯有具备如此胸襟,方能在大道之上,走得更高更远。
第四天。
论道之人又多了一位散真人宁道奇。
四人身边,还围了一圈旁听者。
其中俨然还有寇仲、徐子陵这两个不知何时游荡到蜀中的幸运小子——话说回来,寇仲当初在东平郡时,目睹欧阳锋刀斩百余东平武人之后,就已经打消了争霸天下的念头,之后与徐子陵闯荡江湖,只为找李密报仇。
在协助王世充大败李密,令瓦岗军土崩瓦解,彻底摧毁李密逐鹿大业之后,两人差不多已经可算是报了大仇,于是又变回了武林闲散人员,秉承着爱凑热闹的天性,到处追逐江湖热点。
因此游荡到巴蜀,赶上这场武林盛事倒也不算奇怪。
宋缺、石之轩观摩战神图录之后,境界已然当场臻至大宗师水准,实战则在与欧阳锋切磋之后更进一步,达到了当初欧阳锋战胜毕玄之后的层次。
而宁道奇修道数十年,本就境界极高,观摩战神图录之后,境界更上层楼,虽碍于天性与生平原则,杀力还是不及宋缺、石之轩两个煞星,但单论境界,比两人还要超出半筹。
故而宁道奇的加入,使这场论道更加精彩,有时遇上一些无法用言语表述的道理,四人便去到战神殿外,于冰湖之上展开混战,以武功直接阐述各自感悟。
如此演武论道,宁道奇、宋缺、石之轩的境界、实力固然突飞猛进,欧阳锋也获益菲浅,尽得三人各自观摩战神图录的不同心得。
当然他也没有吝啬自己这一路修行的感悟。
外功炼体、内功炼气、心灵炼神,精气神齐头并进,内修内景,外证外景的诸般心得感悟,他都有所论述。
虽未涉及具体的修炼法门,只是纯理论性质的道理,但悟性足够者,也能获益良多乃至如获至宝。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