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了。”
永宁帝当机立断做出了决定。
平衡之道,他自然是懂的。
虽然经常玩儿崩,但不影响他喜欢玩平衡。
看似这是拟定谥号,实际上却是话语权之争。
毫无疑问,文官在这方面是占据优势的。
拟定谥号的是礼部,肯定会照顾自己人。
哪怕都是褒谥,那也有三六九等。
景国良想要开口,可是看到永宁帝不耐烦的神色,他又把话咽了回来。
现在这种时候,需要的同舟共济,确实不应当在这些细节上纠缠。
最起码在谥号出炉前,没法进行挑刺。
“遵旨!”
礼部尚书当即回应道。
这些是他们的分内之事,有没有皇帝下旨,他们都要做。
为褒奖忠义,按照大虞律,官员殉国后,朝廷要负责其身后事,功绩大的还要赐予谥号。
当然,自身对战败负有责任的官员,肯定享受不到这些待遇。
“陛下,南京意义重大,朝廷必须尽快收回。
拖延的时间长了,恐天下人心有变。”
阁臣谷嘉熙开口提议道。
具体怎么收回南京,他不知道该怎么做,但南京必须收复。
如果说北虏入寇,撕破了大虞朝的体面;那么南京沦陷,就是标志着天下革鼎。
丢失人心,比丢城失地更加严重。
倘若朝廷无法尽快收回南京,及时稳定人心,那么改朝换代就近在眼前。
在场的这一众大臣,都要为此事负责,背负千古骂名。
对这样的结局,众人都无法接受。
大家虽然算不上一代名臣,最少也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天下局势崩溃,他们都有责任,但绝对不应该负主要责任。
对比历史上的一众奸臣,他们都能算乖孩子。
顶多偶尔忽悠一下皇帝,伸手捞捞钱,可没有干背祖忘宗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