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当忠良。
李瑾原先是正光帝的人,不算永晋帝的嫡系,永晋帝的嫡系是中府军的那帮人。
桓节这边更是三不管的凉州,人家自己靠能耐平定的羌人,在凉州相当于内推上岗,大周王朝的皇帝敲个章给个认证,就不管凉州死活了,对于凉州的要求就是能稳定交税就算成功。
老头子一死,中央朝廷管自己内务都管不过来,还抽空给他俩搭桥牵线呢?
楚世昭越看越觉得自己就像是那种肉身拉赞助的。
靠卖相,又是拉李瑾的票,又是拉桓节的票,当然你没有足够的能力和优秀的条件,也是没办法从中周旋的。
在完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楚世昭想要拉到李瑾的票,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和李凤宁能够一发入魂,很早就给李瑾弄个外孙出来,让李瑾感觉自己只要发大力,帮助楚世昭夺嫡,他的外孙能当皇帝,李瑾他真拼命。
这都快成某种概念神了。
而且最好的时机是李瑾也没有彻底成势的状态下,如果彻底成势了,李瑾不想自立,他手下的部众也要逼他自立,最后衍变成功臣集团拥簇上位。
这是最好的初期股,尤其是在李瑾只有一个晋阳的情况下,早早地和李凤宁结合,生个大胖小子,基本上晋阳这边就跟着楚世昭干了。
要是等到李瑾统一北方了,楚世昭再过去,他就没什么机会了。
其实李瑾这一票,比桓节的还要稳。
无论说什么,李瑾都是外孙有继承权,桓节是外甥有继承权,外孙肯定比外甥更加亲近。
桓节不敢拼的命,李瑾是敢拼的。
要选最安全,最速通,最稳妥的,肯定是直接迎娶李凤宁,拉到李瑾这一票。
但是,楚世昭这一次另辟奇径的结果,反而也大力出奇迹了。
迎娶李凤宁,是速通,是安全,可哪有这次模拟推演来的带劲,不过这种机会,以后也不一定有。
楚世昭甚至不好复刻这样的战果,这里有太多的变数是难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