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头镇外的基地里。
俘虏们已经到了。
杨正康命令他们脱去军装和鞋子,不允许他们穿鞋。
每五个人为一组,开垦荒地的,采集石材,或铺路、或修围墙。
不给他们穿鞋,是防止他们跑太快。
因为兵力不够,杨正康暂时得把二分队都用来看押这些战俘。
在这同时,杨正康又在地面上放置了两座兵营,加快士兵的生产。
并第一时间优先生产了两名精英兵。
一个叫徐子蓝,另一个叫李坚强。
赵家裕那边的兵营,算上生产列表里的,一共是两支分队。
也就是一分队和三分队。
一分队队长黄孟生,三分队队长黄河。
加上医疗兵和工程师,赵家裕的兵力达到四十人。
两支小分队轮番执勤守卫赵家裕。
……
溪头镇这边。
三个小分队。
二分队的郭书林、四分队队长徐子蓝、五分队队长李坚强。
因为这里有三座兵营,因此很快就达到了六十多人的规模。
每个分队配备两名医护兵。
在次日三个小分队达到一百人规模的时候,杨正康停止了士兵的生产。
至于战车工厂,杨正康没有增加多功能装甲车,而是只增加了一辆3吨载重量的欧宝载重卡车。
同样的,系统随车自带了一名驾驶员。
杨正康也想发展得更快一些,但他要考虑的是后勤支撑。
哪怕现在规模扩大了不少,能量点不减反增,已经达到三万多,杨正康也不敢轻易扩军。
一旦打起仗来,每一发子弹打出去都是钱!
而且士兵要吃饭,装甲车要油。
哪哪不得花钱!
作战实验室已经解锁了,因为地面上就需要五千点,地下的话,更是需要一万点,杨正康没舍得兑换。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正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