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之子,脑海瞬间闪过念头,或许是个可塑之才。
当下,一脚轻踏马华肩头,挑眉问:
“你这毛头小子,谁许你闯进我厨房的?”
马师傅赶忙上前解释,满脸尴尬。
何大清松脚,看向马华:
“想当厨子不?知道厨房里工种门道么?”
马华眼睛一亮,拍着胸脯,把炉头、砧板、打荷、水台、面点等工种说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何大清来了兴致,又问:
“可会炒菜?”
马华自信满满,称最拿手番茄炒蛋,操起锅勺,一番忙活,虽说火候把控稍欠火候,但对个十六岁少年而言,已足够亮眼。
何大清见状,当即拍板:
“行,明天来上班,先做学徒,好好学本事。”
马华与马师傅喜出望外,连声道谢。
一旁刘岚却嘟起嘴,嘟囔着:
“何主任,我之前介绍堂弟来,您咋不收,这小子愣头青,咋就入您眼了?”
何大清瞥她一眼,直言:
“我收徒看眼缘,你堂弟,估摸不合我心意。”
刘岚气结,跺脚转身嘟囔”惹不起”,众人皆笑,厨房又恢复忙碌嘈杂,暗流涌动的人际纷争与机缘巧合,悄然编织进这烟火日常。
午后,日光渐柔,何大清寻了空当,骑着二八大杠奔古玩琉璃厂。
厂子冷冷清清,摊位稀稀落落,哪有往昔热闹劲儿,这年头饥荒闹着,谁还顾得上摆弄古玩。
何大清却胸有成竹,启用”真知之眼”,在旧物堆里寻觅。不多时,寻到个”大清康熙年制豇豆红笔筒”,模样古朴,色泽温润,他用一只鸡巧妙换下;
又见一”汉代和田白玉盘龙凤尾”,质地细腻,雕工精美,花三块钱收入囊中;
还有徐悲鸿那皱巴巴的”饮马图”,虽品相残破,却难掩墨韵,一块两毛钱便拿下。
可这”真知之眼”耗费精力,没几下,眼睛干涩刺痛,脑袋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