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司马光,尔等只有半月时间,逾期无果,便回家养老吧。
还有,彻查之后,礼部需制定地方州县举荐秀才入太学之新规,切不可再让此等乱象发生,否则,休怪朕无情!”
“臣领旨!”
二人齐声应答。半月之期虽紧,然太学贡生不过两千余人,如今又得用刑之权,只要选准关键人物施刑,其余人自会如实交代,若进展顺利,一日之内便可完成大半,不耽误回家用膳。
“莫怪朕心狠,皆因这些闹事者肆意妄为!”
宋钦宗此言一出,众人皆知闹事贡生已被其置于天下读书人对立面。
宋钦宗再次环顾太学众人与百姓,而后登车回宫。
今日之举,实乃对读书人的试探,他欲借机革除太祖所定读书人之特权,然时机未到。
大宋境内约四十万秀才群体,已然主导舆论风向。
在文化普及有限之时代,秀才于百姓眼中便是贤达之士,其言颇具影响力。
况且,太祖规制传承已久,若强行废除,必遭群臣反对,诸如不忠不孝、昏庸无道等罪名皆会加身。
若曲阜孔氏再加以干预,局势将更复杂。
“且等着,不出一年,朕必成此事!若有反对,绝不姑息。
科举之制、选材之法,朕亦要革新!”
宋钦宗心中暗忖。
回至垂拱殿,宋钦宗问道:“欧阳修,身为宰辅,陕西旱灾与民变之事当如何处置?”
欧阳修出班,因学子闹事之事缓冲,已有应对之策。
“陛下,臣以为当剿抚兼施。抚依蔡京之议,剿从曹国公之策,双管齐下。”
“欧阳大人总结精妙!”
旁人嘲讽,欧阳修不为所动,继续说道:“从环庆路、鄜延路、泾原路、秦凤路四军抽调四千精锐,合围民变重灾区华州,四路共计一万六千人马,
给民变者施压,令其抉择,降则既往不咎,否则大军压境。
在此压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