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一脸严肃认真。
“父皇您别生气,等老四回京,让他带兵去索要就行。”
“老四作战勇猛,让他去立威再合适不过了。”
朱标在心里默默想着:老四啊,你日后肯定能成为一代明君,大哥我就先为你铺好这条路。只是不知道这样能不能弥补我对允炆的亏欠呢?
朱元璋一听到朱棣的名字,情绪就有点激动。
“哼!”
“这么能救命的高产粮食,万历、嘉靖居然都不重视!”
“真是有眼无珠!”
“都跟老四一个脾气!”
“等他回来,看我不用棘杖打得他屁股开花!”
朱元璋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
“只是不知道这玉米是何人在什么地方带回中国的,咱们得想办法去打听清楚。”
朱标思考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一直等着玉米传入,这样太被动了。”
“父亲,您不如放开禁海令,鼓励大明的商人出海,去寻找玉米、土豆。”
“谁要是找到了,就重重赏赐他。”
朱元璋听了,点了点头,神色舒缓了一些。
“这禁海令有好处也有坏处,标儿你还得好好谋划谋划!”
“一定要保障我大明百姓的利益。”
“绝不能让咱们的百姓受到番邦商人的欺压!”
时间来到崇祯年间。
朱由检此时眼眶泛红,满是热泪。
原来,这些高产的粮食早在明朝就已经传入国内了。
“来人啊,快去传袁崇焕,让他去福建寻找陈振龙的后人!”
“我大明朝有救了!”
由于他现在拿不出银钱安排出海寻找玉米、土豆,只能先搁置这个计划。不过,他觉得有了红薯,也能解决眼前的燃眉之急。
明朝末年,天灾不断,人祸频发。
朱由检在位期间一直勤政,却始终感觉无力改变现状。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