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想劝朕休养生息?”
朱棣的声音一下子提高了。
“你节省那点开支有什么用,瓦剌人在边境抢一天,就比你省的多!”
“你大孙子打一场仗,把大明的家底都快赔光了!”
“你现在省,根本没用!”
朱高炽赶紧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儿臣不敢......”
“儿臣是想劝父亲带上瞻基一起去攻打瓦剌。”
“子债父偿嘛!”
“但是,爹啊!要是这次追不上那些瓦剌骑兵,您就别太执着了。”
“钱粮能省还是要省点!”
朱高炽见朱棣又要发火,连忙补充道:
“咱们可以抢点回来。”
“总得有点收获,对吧!”
朱棣愣了一下,随后点了点头。
没想到啊,老大这个胖小子看着老实,心里还挺有主意。
来到大明宣德年间。
朱瞻基此刻有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
大明朝总算是保住了!
“于谦,真是天下难得的大才啊!”
“爷爷果然没有看错人!”
“北京城中当时只有两万残兵。”
“瓦剌军队来势汹汹,还带着被俘的天子来叫门!”
“于谦力挽狂澜,对我大明有救命之恩!”
“我大明后世子孙都应该牢记于谦在北京城下的救国之恩!”
“于谦的功绩,完全配得上国公之位!”
朱瞻基说完这句话,没有人提出反对意见。
因为,于谦确实当之无愧!
杨士奇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于谦是他们这群老臣极力推荐提拔上来的。
虽然于谦平时性格有些高傲,但他们一直都很看好他,坚信他将来一定会成为大明的栋梁之材。
他们难以想象,于谦在那种绝境下是如何做到临危不乱,为挽救大明付出了多少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