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表示,只要她在,就会确保吴三桂对藩府持续感恩。若国丈不愿放手,她宁愿一死以断绝吴三桂的念头。
若国丈愿意割爱,她虽身处吴家,心仍属于藩府,并会尽力为国丈周旋。她承诺,国丈去世后,她将削发为尼,远离尘世。
田产感到圆圆有真情,虽无奈,却也不忍割舍。他对圆圆有留恋,因为她不仅美丽,还擅长词曲、书画,尤其精通文翰,常帮他整理书籍。她谈论经典时充满热情,被藩府誉为“校书美人”。
后人因为她原本是歌伎,所以“校书”之名也由此而来。当时田产觉得这样的佳人,实在是古来所称的百美图中所未有的,怎么舍得呢?
所以听了圆圆的话,不觉长叹一声,告别圆圆而去。当时圆圆其实仰慕吴三桂少年英雄,恨不得吴三桂再来求索。
到了次日,吴三桂如期再次造访藩府,田产立刻予以接见。刚落座,吴三桂便询问圆圆之事是否能如约履行。
幸运的是,圆圆不在场,田产不像前一晚那般依依不舍。他明白吴三桂的意图,知道无法拒绝。
于是,田产慨然应允:“既然将军如此宠爱,老夫自然不敢吝啬。此女若能侍奉将军,定会比留在我这里更幸福。只希望将军能善待她。”
吴三桂立刻表示感谢。田产便让圆圆出来,随吴三桂返回。
圆圆心中欣喜若狂,却故意装出一副忧愁的样子,缓缓离开。田产见状,又有些不舍。圆圆仅向田产一鞠躬告别,便走出门去。吴三桂也紧随其后。田产只是叹息一声,便退回后堂。
自那以后,吴三桂自从抵达京城后,仅召见过一次。待到圆圆归于他后,应酬便减少了。他担心圆圆在藩府时享受的尊贵生活无法在自己宅中继续,便在大营宫室中为圆圆安排了居所,以愉悦其心。
从此,京城中人都知道田产将圆圆献给了吴三桂。这件事很快被大宗伯董其昌得知,他感到非常震惊。他首先写信严厉斥责田产,指出吴三桂的地位与国丈不同,不应以美色来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