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缺粮的状况已让数百万民众陷入绝境,指望官府救援无异于痴人说梦。在这般形势下,起义首领们心思也开始活络起来,觉得抢劫似乎是能最快获取生存物资的法子,于是便动了反水的念头。
而这场因缺粮和人心思变引发的动荡,究竟会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是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平息,还是会愈演愈烈,将整个社会搅得更加天翻地覆。
但可以确定的是,身处这个时代的人们,都已不由自主地被卷入到这混乱的局势之中,难以挣脱了。
杨鹤既然说庆阳的贼寇没有潜伏在九地之下,那么中部的贼寇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而且他明明说增加了兵力和战马来巩固防御,还委派同知去精心训练,说得言之凿凿,然而失职的正是郑师玄,所谓的“朝发夕剿”又该怎么解释呢?
不知道有贼寇却盲目自夸,这种失误在于妄自尊大;明明知道有贼寇却还蒙蔽真相,这种失误在于欺瞒。杨鹤必定居于其中之一。
再看余大成的奏疏,他在《兵祸肆虐》一疏中说临清和德州有防备,实际上贼寇并没有进入山东,还说如果贼寇入境,自然不难擒获或驱散。
从他的语气来看,似乎贼寇很快就会被擒获,然而不到一个月,贼寇劫掠泰安的消息就传来了;又不到一个月,贼寇奔突入海的消息也传来了。
从山东到泰安,再到海边,贼寇横行斜突,纵横数百里,为什么之前既没有听说在境外抵御贼寇,也没有听说在境内擒获贼寇呢?
从前面的夸海口来看,他的失误在于妄自尊大;从后面的窘迫来看,他的失误在于欺瞒。余大成必定居于其中之一。
希望皇上严厉责备这两位大臣,以警示将来。限定他们消灭贼寇的时间,以便取得后续的效果,这样或许边境还能有所依靠。皇帝命令两省的巡按御史核实并上奏。
陕西巡按吴甡回复道臣孙徵兰参奏潼关道胡其俊受辱并传檄一事。吴甡表示,这些事情都只是传闻,并没有胡其俊向贼寇行礼并传檄要求不要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