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较于蔡邕说的那些话,郭嘉提出来的问题更加务实。
大汉一十三州,每个州多的有十几个郡,少的也有七八个,每个郡内又有数个到十几个县城不等,这么算下来,大汉境内的县城数量已经超过了一千,就算每个县只选拔出来一百名士子参加州试,那也有十几万人的规模!
十几万人参加州试,就算是十进一,也有一万多人参加科举。
这规模已经很大了,如果不提前商量好,等到一万多士子,甚至更多人涌入京城,可能会抓瞎。
还有就是学校之外的士子能否参加县试和州试的问题,也必须要提前说好,不能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面对郭嘉的提问,陆川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
“奉孝,你觉得我们举行科举所要选拔的就只是内政人才吗?或者说,我们县试、州试还有科举的考试内容,就只能限定在之前那些经书之中吗?”
“这……我倒是有点不明白了,难道科举、州试还有县试,考的不就是经书吗?难道还能考别的?”
陆川摇头,“奉孝啊,你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如果我只是选拔内政人才,又何必弄出来这么大的阵仗?大汉一共就十三州,一百多个郡,一千多个县城,是不是只要我安排十三个刺史、一百多个郡守和一千多个县令就可以了?
是不是只要以刺史、郡守和县令为中心,设立一些官职,总得算下来可能只要几千人就能把天下治理好了?
事情可没有这么简单啊,难道你忘了最开始我说了什么?
我不喜欢现在的官制,所以我要单独设立军部、政部、经济部、科研部和***,那么不同部门所需要的人才难道就是一样的吗?
不是有句话叫术业有专攻吗?
擅长内政的人去政部,擅长领兵打仗的人去军部,擅长商业的人去经济部,喜欢搞科研的去科研部,喜欢教育和文化的就去***,这样不好吗?
所以我们举行的科举,为什么一定要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