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么点铁杆庄稼过日子呢,只要银子少发了,就会被捅上去,把事儿闹大。
正因为如此,到了康熙四十年以后,因边境无大战的缘故,很多家境穷困的八旗军官,竟然主动申请调去绿营当差。
只因,绿营的吃空饷,是从前明传下来的传家宝。
胤禑也早有耳闻,只吃三成空饷的绿营军官,已经算是很良心的好官了。
以前,有个讹传,说绿营兵的待遇,不如八旗兵。
实际上,不管是绿营兵,还是八旗兵,对应级别的军饷都是一样的。比如说,普通马甲,都是月银三两。
从顺治到康熙,真没有那么蠢。全国的总兵力也就八十多万而已,其中,绿营兵占据了绝对多数。
公然歧视汉人中,合法拿刀的这批人,这是惟恐滚回关外太慢啊!
只不过,绿营军官们,有上头默许吃空饷这个大BUG的存在,反而,比八旗军官们的收入高出N倍了!
孙朗的主动示好,胤禑自然是乐观其成。
胤禑在兵部要做的大事,就一样:提前十年,不动声色的培植中低级绿营军官,宁可慢一点,也绝不能打草惊蛇。
和孙朗闲聊了好一会之后,胤禑给足了面子,这才端茶送了客。
等孙朗走后,胤禑仔细的研究了一番调动的清单,觉得运气不错,确实是大有可为。
康熙毕竟没有三头六臂,他的目光所及,顶多也就是各省的绿营提督,及个别能力突出的重镇总兵。
剩下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等绿营军官们,就要靠胤禑和兵部的堂官们,负责把关了。
以胤禑对康熙的了解,各省绿营提督这一级被盯得太紧,直接就PASS了。
与其暗中拉拢这些实权派,还不如把目光转移到参将、游击和都司们的身上。
首尔之春时,别看郑升和与张泰玩身居军方要职,却输得一塌糊涂,就因为,全小将掌握了一大批团营连长。
到了真要拼命动刀子的时候,拿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