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每日旬报》:“路宽导演,请问您这个想法是什么时候萌生的?”
“2002年我第一次参加威尼斯电影节,那一届的主题是接受多元。”
“我发现即便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威尼斯,也承受着好莱坞的倾销和摧残,而不得不打出革命性的口号,吸引和邀请更多好莱坞的影星,以期保持影响力。”
“事实上,不止是我们亚洲国家,在欧洲的几大票仓国家,新世纪前四年以来,美国电影占据了英国电影总放映量的95%,德国的60%,法国的70%,意大利的65%。”
“欧亚的电影市场非常类似,不缺艺术片,更不缺艺术大师,但缺乏能有效对抗好莱坞电影的类型片和商业片导演。”
“2003年,我通过好莱坞的运营模式操作了一部《异域》,亲身体会到了在先进的电影工业化体系下一部合格商业片的产出流程,非常震撼。”
“因此,我想把这种经验带回到国内、到亚洲,通过泛亚电影学院这样一个产学研一体的教学机构,培养更多优秀导演,改变类型片市场的弱势地位。”
戛纳相对而言是欧洲三大中最为包容和开放的电影节,有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对于商业片自然没有那么强的排斥。
台下有商业片导演、买手,但更多的是艺术片导演和从业人员,他们也在思考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事实上,受到好莱坞大片影响,欧洲的艺术片院线和补贴也是越来越难以为继。
法国的2,德国的独立院线,英国的curzon院线,都是致力于艺术电影推广和发展的院线。
而以法国c为代表的国家机构通过高额补贴来扶持和培养艺术片导演,但缺口仍然巨大。
去年戛纳影展的大罢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国国家电影中心,提出要将国内电视台每年盈利的15%也投入到艺术电影的制作中去,严重影响了职工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