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世界级的难题,陈舟觉得再小心谨慎一些,也不为过。
这也是他为什么会被人夸计算极其严谨的原因。
放下草稿纸,再拿出一张新的草稿纸。
陈舟再次进入对冰雹猜想的证明世界之中。
首先,陈舟需要进行公式化的转换。
也就是对冰雹猜想的证明,转换为一个更符合他现在证明方式的叙述形式。
叙述形式的转换,也就转换了冰雹猜想的证明形式。
当然,这个证明形式,是往陈舟先前的这些准备上,去靠的。
也因此,陈舟需要先证明“数字金字塔中第n级的所有奇数,都是可通过有限次的冰雹猜想运算后,成为一个比它自身小的奇数(n为任意正整数,n>56)”,这一结论。
把结论进行公式化,是证明的必经过程。
【设奇数a(>56)经过m次的冰雹猜想运算后,其形式为a(m)=3^m/2^(b1+b2+b3+……+bm)a+3^(m-1)/2^(b1+b2+b3+……+bm)+3^(m-2)/2^(b2+b3+……+bm)+……+3/2^(bm-1+bm)+1/2^bm】
【当上式中首项系数3^m/2^(b1+b2+b3+……+bm)中分母的幂指数第一次出现b1+b2+b3+……+bm≥2m时……】
【……因此,可以确定,奇数a是能够通过若干次冰雹猜想运算,而成为一个小于它自身的奇数,简称a,符合条件“a>a(m)”。】
公式化完成后,便是对结论的证明了。
这一步倒是没那么费脑细胞。
有了前期的铺垫,陈舟在求证“第n级中‘符合条件a>a(m)’奇数的计算方法”时,不管是思路上,还是计算上,都轻松了许多。
尤其是陈舟对特性1和特性2的运用,可以说是撑起了整个求证的过程。
再结合数字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