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兴邦让人把被关着的乡亲们放了出来,又从军队那一边先调来十万斤军粮救命。在大家忙于分粮食的时候,被关着等候审查的李博时,从屋子里逃了出去。当任四海得到消息时,李博时已经游到了河对面。
“留他一命。”幸亏任兴邦喊得快,追到河边掏枪就打的任四海,才把枪口往下压了一下。本来是打脑袋的一枪,飞到了李博时的大腿上。逃得性命的李博时,也没有讨得了好处,到了最后还是瘸了一条腿。
任笑天揉搓了一下自己的鼻子。难怪自己不把两家的恩怨当作一回事时,爷爷会打自己的耳光。这么说起来,这个耳光打得不冤。只是由此想到李若菡,心头又有一丝黯然神伤。
这十万斤军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特别是大战在即,更是一个十分微妙的问题。饿死一个村庄的老百姓,可以通过追究李博时的责任来解决。兵荒马乱时的人命,是不值钱的。更何况,还不一定会全部饿死。无论怎么说,也不能与调用军粮来相提并论。
贻误了军机,那可是了不得的一件大事。任兴邦再是怎么位高权重,也承担不起这么大的一份责任。任兴邦当然明白这么一个道理。在组织乡亲们分粮的时候,立即就让敌占区的一个商人,帮助购买二十万斤粮食,并且及时送到了军中。至于资金,当然是由任兴邦在国外做商人的父亲帮助进行了支付。
“当时野战军后勤部候部长给我打了收条,还和我开玩笑说,这样的生意能做,希望老首长能多放几次粮才好。既解决了老百姓的困难,又为军队募集了粮食。”全忠贤生涩地补充说:“这张收条,至今还保存在我的手中。”
“把收条拿出来一亮,不就天下太平了吗?真笨。”赵长思眨了眨眼睛,说了一句自认为是十分聪明的话。他这话一说,可算是捅了马蜂窝。
赵长思这话一说,真的是捅了马蜂窝。不但引起了大家的反感,向子良直还接就给了他一个响栗,口中斥责道:“你能,你能,就你这个臭小子特别的能!”
“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