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供应,一举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海军的几个难题。
在东岸人的强烈建议下,侯赛因决定在海军总司令和舰长之间设立总参谋部,总司令的三个主要助手海军少将、海军中将和参谋长都进入了这个机构。在他们之下,海军事务由多层级的指挥系统来安排,买卖官职的行为被严厉禁止,所有空缺的职位都必须凭能力和经验从低职衔人员中选拔,以前那种从其他系统空降一个外行人过来担任高级军官的行为再也不被允许了。海军是专业兵种,不能乱来!
最后,侯赛因大维齐还改革了宫廷的文书们。对于无能、愚蠢的文书(他们的出身往往很好),政府支付他们一半俸禄,让他们退休回家养老,年轻的经过严格训练的文书被增补进来。他要求这些文书,以后每一份政府文件或法令,都要签署日期(这是奥斯曼史上第一次),并保存起来,以改变以往政府那种散漫、拖拉的办事效率。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侯赛因大维齐的改革力度还是比较大的,东岸顾问也比较欣赏(获得了大量利益,当然欣赏了……),但盛德鸿担任过驻伊斯坦布尔大使,对此其实是持保留意见的,认为这可能会引起旧势力的极大反弹,最终导致改革失败,人亡政息——科普鲁卢家族前辈们的改革,如今还剩下的有多少?
但侯赛因大维齐却信心满满,他认为国内的商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支持他的,领到了足额军饷和退休金的官兵们也支持自己,那么就没什么可怕的。但他却忘了,被触动了利益的守旧阶层、腐败军官及贵族官员们却反对他。最重要的,艾芬迪大教长甚至苏丹陛下也反对他。要知道,苏丹之所以允许他改革,只是在强敌面前挽救帝国的需要,外加一点东岸人施加的压力。一旦危机过去,改革就会被破坏!
1701年,在苏丹的默许下,费祖拉赫·艾芬迪跳了出来,插手政府各项事务。他不论对错,只要侯赛因支持的,他就反对,侯赛因反对的,他就支持。与此同时,军队中的反对派也在艾芬迪的怂恿之下冒了出来,他们阳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