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投资建立了附属炼钢厂,想要进一步扩大炮弹的产量,估计问题比较大。
如果是一年前的福元机器厂,估计赵东云都可以直接指示下去让福元机器厂扩产了,但是现在福元机器厂那边的股本争斗比较厉害,赵东云也不好再插手福元机器厂的详细经营情况了。
福元机器厂从筹建之初,甚至还没有进行量产的时候就已经是开始盈利了,北洋新军以及其他各省新军以及旧军的军械订单给予了福元机器厂优良的盈利未来,尤其是去年后诸多人都看上了这块蛋糕,甚至不少外资都想要插一手。
不过视福元机器厂为北洋集体企业的袁世凯特地为福元机器厂请旨,说该厂关系国防,严防落入外人之手。清廷特别下旨该厂不允许让洋人入股投资,洋人即使通过各种手段持有该厂股本,只要一经发现,立即作废。这种事情在乱七八糟的清末时代也算得上是一个例外了。
不过没洋人什么事后,国内多钱的人都是想要入股其中,其中又以福元机器厂的原有股东更加希望扩大他们手中的股本比例。
但是过去一年里赵家百分百控股的福元纱厂作为福元机器厂的母公司,大股东一直都是没有同意大规模的股本增发,只是通过了两次小规模的股本增发而已,主要资金来源还是通过贷款,然而贷款虽然有不少,但是当贷款达到一定幅度后,很快也就是贷不到款了。
而去年年底福元机器厂计划建立附属炼钢厂、同时准备购入造炮、重机枪所需的诸多设备,这所需的资金可是达到了数百万之多,贷款根本就贷不到那么多,最后准备进行股本增发集资。
但是这一次的由于增发的规模太大,一但成功增股就会让福元纱厂对福元机器厂的股份从百分之四十三下降到百分之二十四,此举自然是遭到了福元纱厂这家母公司的强烈反对,发展虽然重要,但是掌控这家企业更加重要,但是福元纱厂的反对却是失败了。
因为福元机器厂虽然是福元纱厂的子公司,但它的经营权是属于董事会的,同时福元还是在英租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