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壕沟的出现,有了意义,甚至引发出了不少有趣的战术。
还有就是自动火力的布置。包头绝对站在了诸国之前,在这个时代,哪怕是列强们最精锐的部队。以师为单位,马克沁等类似的自动火器。还没有超过100挺,有些。甚至只有六七十挺,效能和本身重量较大,是马克沁的最大弱点,这个时代军事专家,还没有意识到,合理角度和位置分布的马克沁,会对冲锋的步兵产生多么大的威胁,只要是有坚固的,足以i抵挡住重炮轰击的阵地,加上部分马克沁的帮助,几乎是无法突破。
欧洲诸国,在几年后才发现,还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舞台之上,无奈的拿出来,当战壕构筑的两条战线,彻底的隔绝了东西的时候,马克沁这种壕沟战之中,显而易见的武器,开始越来越重要了起来,具杨元钊所知道的站史,一战之前和一战之后,以师为单位的列强,马克沁和轻机枪的数目从原来的不足100,增加到了1000左右,足足提升了10多倍。
包头,提前五六年普及了自动火器,师为单位的马克沁数量增加到了一千左右,现在更是全力以赴的在做轻机枪的研究,一旦研究出来之后,就会普及到班,一个班一到两的轻机枪,会让2.1万人的包头师的机枪数量,达到可怕2100到4000之间,这样的数量,足以跟后世相比了。
接近二战水准的战壕,一战后期水准的自动火器,还有世界一流的炮火,这些虽然是外物,却让包头的建军之路,从最开始就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更别说严格的训练和特种兵的帮助,恐怕连蔡锷在内,都没有想到,事实上,包头的军队,已经是世界一流的水准了,只要几场硬仗打下来,整个世界都会重视。
仗,蔡锷从来不怕,留学日本,到组建新军,骄傲的他,从来的目标都不是在国内,日本的时候想跟日本相比,组成新军,更是在简陋的条件之下,目标看齐的是北洋,每一次都选择更高的目标。
来到了包头只有,包头更新更强的军事思想,特别是一些外国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