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来的思想的交流,让天赋出众的蔡锷,迅速的从一个旧式的军人,成长为了新式的指挥官,这一次杨威之战,他更是首当其冲,想要跟俄军的王牌对一对,让西北军,真的在世界上扬名。
还没有等蔡锷发挥实力,来自包头的电报就来了,电报分成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整个战略,不要打的太狠,控制着战场的情况,争取能够跟俄军打成持久战,逐步的消耗的俄军的力量,展示西北军的实力。
这点他知道,其实在出发的时候,军方高层和情报方面会面的时候,就曾经说了这一次的大前提,那就是打疼了,不要往死里打,毕竟西北刚刚发展,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都是宝贵的,这点蔡锷也是亲眼看到,作为高级军官,已经可以参加包头的大部分的会议了,在这些会议之中,他是亲身体味到了包头的强大。
各个工业产值,税收,工业发展特别是高新工业的发展,出口创汇,一条一条,清政府,新军,北洋集团,想得到都得不到的资金,在包头唾手可得的,一个工厂所产生的收益,甚至比曾经湖南省一年的收益都要高的多。
无数的人提到实业救国,可是这么多年了,没见到几个实业救国的,反倒是看到了这样那样的贪污。这样那样的伸手,只有包头。在切实可行的做到这一切,从最基础。最根本的地方开始做起,逐步的成就了包头这么一个庞然大物。
外界不了解的,包括曾经他的朋友,询问他包头这么疯狂的扩军,是不是得到了国外的支援,作为西北最核心的人员,他很清楚,是有国外的收益,但都是杨元钊和海外公司的努力的结果。西北银行,机器厂,军火公司,机动车公司,白云鄂博钢铁厂,西北化工集团,石油炼化集团,这些庞大的企业,每一个的收益。就是以亿来计算,在蔡锷看来,西北最大的投入,永远不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教育上,特别是纳入了3省,一亿人的规模之后。摸排的14岁以下少年的数量是2700万,以每人每年。西北补贴120元的教育经费来说,西北每年在教育上面所背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