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都不够,他很清楚的看到,他跟其他著名设计师的区别,勉强的解决了动力系统之间的问题,可是他犯下的同样是德国人的错误,性能不足就动力补,如果不是蒸汽机强悍的能力。绝对不可能达到这样的分数,但是原版的船,可是112分啊,差别也太大了。
3万马力的推力。几乎快要比得上战列舰了,目前英国主流战列舰,超过2万吨级满载排水量的主力舰。也不过是3.4万马力,把这么庞大的马力用在一个万吨级的货船上面。动力浪费巨大,如果不是包头的蒸汽机。拥有的让人难以想象的性能,说不定煤耗一项,就足以否定整体的设计。
好在,可以微调,杨元钊慢慢观察着4500吨的图纸,特别是皮埃尔设计之中的一些闪光点,另外着手修正其他的系统,争取找出来问题的所在。
似乎在一点点的研究之中,杨元钊也发现了门道,从之前的经验之中发现,硬生生的把不同战舰的不同部分的,生生的弄到一起,简直是在外玩笑,这样绝对弄不出来一艘合格的货船,这一次80分就是这样来的。
顺着这个来更改,应该会很难,杨元钊还是继续的做出了更改,不同的是,他没有在80分的基础上这么做,而是选择原始的标准,在30艘最好的船之中,选择了属于德国制作的那一艘船。
没错,德国制作的,他们的情况跟杨元钊的一样,在精确吨位控制的时候,完全达不到英国人的水平,不过设计和水平不足的时候,就用性能来推动,德国马力数,一直是要比英国大的。
这跟杨元钊的设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了前面一次的经验,这一次,顺利的更换了动力系统,更强大的动力系统之下,生生的把分数推高到了115分,比之前最少高出了5分,让德国的这一艘万吨货船,从垫底的位置,上升到了中游的位置。
第一次做出了修改之后,不但没有降低本身的评分分值,反而获得了提升,这样的成果,让杨元钊兴奋无比,他仔细的回味之前做出调整的地方,那些是有帮助的,那些是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