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地方公干的时候,可以在这里提前在这里登上专门的,或者是特制车厢。
手表在灯光之下,闪烁着淡淡的荧光,刘澍看了一下手表,略显轻松的说道:“还有7分钟!”
现在是晚上的7点53分。因为冲走阅兵路的关系,他们来的时候,花费的时间,稍稍的有些大,好在,问题不大,7分钟的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很快的,轰鸣声传来,前方1000多米的拐角处。突然出现了一条不太长列车,能够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这里的,也只有袁世凯了。
列车缓缓的降低速度。早在通过包头站的时候,就把速度降低到了30左右,在站台前方,缓缓的停下来,列车们打开,一个身高不高。秃头,穿着一身老式的地主服,有着一对特别的胡子的人,在列车员的引导之下,带着一大票彪悍的手下,缓缓的下车。
袁世凯!杨元钊哪怕不用去辨认,就知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大头,在民国时期货币的名字,就如同后世的老爷爷一样,为广大人民所认识,人人都喜欢。
见到袁世凯,杨元钊有一种历史人物从图片上走下来的感觉,或者说直目历史的厚重感,看起来一身变装,略显发福的袁世凯,可是偶尔抬起的眼睛之中,是如山一样的厚重,他就是北洋的控制者,乱世之中少有的枭雄。
无独有偶,在杨元钊观察袁世凯的时候,袁世凯同时也在观察着杨元钊,袁世凯也是在第一时间,认出了杨元钊,杨元钊的大名,早在许多年前,最早及包头组织商会的时候,就听说过,年轻的商界后起之秀,当时的山西总督,甚至专门为他,向军机处做了推荐,这也是54混编协的前身,包头民团的来历。
一个地方土豪,或许是有些钱,就想要编练新军,如果不是当时袁世凯正在跟清廷的竞争之中,不方便出手,随便派出一个协,就可以灭掉山西新军了。
这或许是袁世凯自己推测之后,做出来的最可能的判断了,在包头民团成立之初,西北所拥有的,只是当年冯玉祥在东北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