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侦察机所使用的铝合金,已经是最初级的了,现在在中国飞机上面使用的,大部分都是第三代的铝合金,不但重量更轻,性能也更加的出色,衍生出了最少十来种体系,特别是发动机之中使用的,耐高温,高压的合金,更是让发动机的性能,有较大程度的提升。
中国在材料学上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可是材料永远是一个国家最核心的东西,最初级的铝合金,中国都不会授权,这会最少节约的德国在铝合金上面10年,甚至是15年时间,这是核心机密,是不可能的。
中国方面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直接的告知德国这个结果,德国方面也知道的,他也只是试一试,之前在炮钢上面,就遭遇过一次了中国在可以生产出15寸的舰炮之后,德国就想要技术资料,但是被中国拒绝了,到现在,只是出口炮管,现在铝合金就是这样,有了先例,德国当然不会翻脸,他们的目的其实并不是这个,对于空军没有什么想法的德国,并没有意识到铝合金的重要作用,只不过如果有了的话,在成本降低到一个相当的程度的前提下,这个应用的途径还是有的,比如说战舰的减重,虽然说使用轻质木材料的内饰,可以让战舰的重量进一步的降低,可是这种降低,对于战舰的提升效果不错,可惜无法得到转让。
德国的核心要求不是铝合金,虽然这个也非常的重要,可跟动力系统比起来,还是差了一点,这个时代,动力是基础,无论是战舰,还是飞机,没有足够的动力,都无法获得出色的性能,中国之前的动力,就让幻想级这个接近5万吨的庞大战舰,拥有充沛的性能。
现在,就潜艇之中所表现出来,中国的动力领域更加出色,至于飞机,则证明了在小马力发动机上面,中国微缩的优势,一个不大的飞机上面,装入了一个1500马力的发动机,这并不是德国没办法制作的发动机,可是要想做的这么小,这么高的推重比,这几乎是不可能。
德国这一次长了一个心眼,没有直接要求潜艇和飞机的原版的发动机组,只是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