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这边要求在船用,机动车,内燃机等诸多领域给予支持。
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在铝合金这方面,毫不犹豫的拒绝,在动力领域却不好拒绝了,德国也没有要最先进的,只是要求中国帮助德国建立发动机体系。
发动机同样关系重大,未来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跑,水里游的,都跟发动机有很大的关系,无论是战舰,飞机,还是坦克,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发动机,一个强大的发动机,可以让一个二流的设计迸发出耀眼的光彩,可一个疲软的发动机,足以让一个一流的设计变成二流。
要不要给德国普及,成为了摆在中国方面一个巨大的问题,不过最终,中国还是决定放开,动力本就是中国最强大的地方,中国除了给出飞机和潜艇发动机的不完全版本之外,也提供了大量其他的技术,这些或许对德国非常重要,足以让德国在动力领域提升两个档次以上,却动摇不了中国的领先。
中国在动力领域已经提升到了相当的程度了,最关键的是,中国给予的只是发动机资料,这是完整的,没有一丁点的错误的资料,可是在材料上却有所保留,只有对于材料的要求,数据,这些都详细到了极点,却没有这些材料的制作和淬炼方法,只是这么一点,德国方面要想完成转化和生产,没有5年的时间,就别想,甚至5年之后,是否能够达到完全的品相,也是很难的。
在飞机和潜艇的订单之后,德国又跟中国签订了一个不小的订单,2亿美元的各式发动机的订单,几乎包括了各种发动机100台到1万台不等,这是获得发动机技术的必要投入,只有交付了这些,才是技术的投入和指导,这也是获得技术必须要付出的。
在邓洁乾部休整的时间,德国跟中国之间的联络紧密,达成了超过6亿美元的一系列军事合作,并且德国获得了关键的发动机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德国的短板,在1916年,面对着的英法突然出现,破解壕沟战的利器的时候,迅速的跟上,制造出了欧洲一流的坦克和装甲车,继续在陆军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