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里已经足够用了,再多,就会受到了地球的曲面影响,容易漏掉低空的目标,现在还不起眼,未来伴随着世界进入到空军时代,将会是巨大的漏洞,300公里的范围的一座,这样的密度可以接受,中国核心区域,已经按照300公里布置了雷达站,未来2-3年之中,周边的岛屿,半岛也会跟着布置雷达。dudu1();
500公里的预警区域,在一战炮舰时代的前提下,500公里足够战舰以30节的速度,全力以赴开行10个小时,就算放在二战,也是足够惊人的,航母的作战范围一般都是在300公里到500公里之间,500公里够大部分的战机飞行一个小时,庞大的距离,有足够的反应时间,无论是调集战舰,还是陆基飞机,都有时间。
杨元钊赶到了实验室,这个雷达实验室,是西北大学重点实验室,占地30万平方米,由18栋建筑构成研究所,是西北大学最大的研究所,杨元钊走上五楼,这里既不是一个海基的项目,也不是一个陆基的项目,而是一个空基的项目,也是雷达在空基项目之中的第一次尝试的,小型化机载雷达项目。
这是一个巨大的分支,甚至从一开始出现,就直接脱离了以往的陆基和海基的体系,另外立项为空基,全部的理念和功效,都是在空中跟飞机相配合,主要为飞行和空军服务的雷达。
后世机载雷达已经相当的常见,就算是一些螺旋桨的********,也会装载一些,可是那是基于无线电技术已经发展到极致的做法,现在,还是一个非常尖端的项目,一些大型雷达,只能够是安装到陆地上,别的不说,300米,甚至是500米的天线,就不是船只和飞机能够解决,小型化的雷达,最多就只能够装载重巡上面,连轻巡都很难,最小型的雷达,需要占据150立方米的位置和最少45米天线高度,一般而言,战舰的桅杆再伸长一点可以达到,只不过体积就要老命了,150立方,基本上等于5米多的长宽高的一片区域,轻巡的空间太少,无法容纳这么大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