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义山今日前来,本是要质询李彦为何不去卫学,路上遇到陈小旗、周彪等人,认得周彪曾去卫学寻过李彦,才出言询问。
明朝文重武轻,陈义山虽只是教谕,却在天津卫的军中有很多学生,陈小旗也不会随便得罪人,便告诉他李彦今日要接待一位大官,也就是新任练兵使徐光启大人,所以才未去上学。
陈小旗不知道陈义山身旁的老者便是徐光启本人,他与陈义山是旧识,正好走在一起,也不细说,便结伴前来,兴师问罪。
此刻,徐光启神色淡淡地看着这精于农事的少年,感觉颇为复杂,自从三年前“南京教案”以后,他一直在天津直沽试种南方水稻,希望以此来解决北方粮荒,南粮北运的问题,难得见到有相同趣好的读书人,未尝不想收为弟子。
奈何此子人品似乎有些问题,先是当街诈骗;接着当面扯谎,如今又在背后招摇撞骗,品德败坏,竟到如此程度。
徐光启也不禁怀疑自己看错人,以为李彦能说出结球菘菜“惠及百姓”一语,还算本性纯良,现在想来,估摸他当时也就随便说说。
女子无才便是德,男人有德便是才,徐光启只能微微叹息:“那名帖你既然用了,这便还给我吧!”
李彦没想到事情如此快地败露,见陈义山虽是义正言辞,却颇有回护之义,便认真地拱了拱手,向他一礼。
又从袖中取出那洒金的名帖还给徐光启,微微笑道:“说起这件事,还要感谢徐大人救命之恩。那周彪乃天津卫有名的无赖,又有陈小旗为虎作伥,学生今日差点便要让二人构陷,才不得不取出大人的名帖。好在这伙小人慑于大人声威,才狼狈逃窜,晚生与家姐能得以逃得劫难,实在是托大人洪福。”
徐光启看了看陈义山,后者微微颔首,证实陈小旗、周彪确有恶名,徐光启才松了口气,也不愿自己看好的少年就此废掉,但心中芥蒂却不会就此消失,尚需听其言、观其行,再好好考察一番,便将名帖收回袖中,不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