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乃至大明都知道了有个大贪官叫陶朗先。还有个小贪官叫梁之垣。他们不仅贪污。还陷害忠良。
金州挨着登莱。《金州通讯》也很快在登莱发行。结果搞的陶朗先狼狈不堪。臭名远扬。
不过。此事的结果却让李彦瞠目结舌。朝廷突然就出了一道旨意。要求军国大事。不的抄报。也就是不的在邸报上抄发。自然华夏社的报刊也不能刊登。
李彦意识到情况有些不对。果然。汪文言私下来了信。说是朱由校本拟让王安担任司礼监秉笔。这个位置在明代被称为内相。的位尊崇。王安依照惯例请辞。没想到朱由校竟然真的改了主意。
汪文言告诉李彦。据李实所说。这件事是客氏从中作梗。说是王安身体不好。让皇上不要太累着他。朱由校居然就相信了。
在李彦的引导与孙承宗的教育下。朱由校在政事处理上越来越纯熟。但毕竟还是个少年。心智不成熟。竟然就这么被客氏给忽悠了。
最后坐上司礼监秉笔的就是魏忠贤的死党王体乾。如此一来。客魏的影响力顿时大大加强。
当然。这只是引子。禁止抄报军国大事。根本原因还在于华夏社对陶朗先的揭露。让群臣感到恐惧。所以有人提出了这条奏疏。又因为王安不在。朱由校就批准了。
“将复兴的希望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永远是不保险的。”李彦只能接受这个事实。让华夏社低调下来。但是不容易受到朝廷控制的《金州通讯》。却以更犀利的笔触开始攻击陶朗先。并将钳制言论这条罪名加在陶朗先的头上。
华夏社偃旗息鼓。《金州通讯》则扛起了言论自由的大旗。这是李彦的一次试探。他想看看能不能在大明这个坚固的封建堡垒内部。轰开一道缺口。
其结果让李彦相当失望。言官上疏弹劾。许多文人士子也反对这种“无君无父”。公开谤议朝政的举动。
李彦指示华夏社旗下的报刊刊发这些士子文人的文章。也就是和《金州通讯》唱反调。站在朝廷的那一边。
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