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亲临国子监听讲经论,并非少见之事,基本上自李世民登基以来,每年都会有几次。但由国子监学官之外地人来主讲,还是开天辟地第一遭。虽然天子驾临,但按照唐时礼法,孔颖达这当祭酒的也不会出大门外相迎,而是由马嘉运出门迎驾,孔颖达只在自己门檐下相迎,且只行揖礼,并不跪拜。
出乎卢鸿意料之外,李世民来时排场并不如何大。此时大唐初期,武风尚盛,礼仪并不如后世般拘谨。迎接的众人脸上,也不似后人般一脸感激莫名
相。但众人谈及天子驾临听讲之事,发乎内心的崇让卢鸿对即将到来的太宗皇帝充满了向往。
初见李世民,卢鸿大有仰止之感。李世民此来,不过几队侍从,以及数名朝中重臣相陪。但他满面带笑地站在国子监门前时,相迎学子及官员不断的“万岁”呼声却如此热烈。
李世民个子并不甚高,许是年纪渐长,略有些发福,脸上更是时时带着笑容。但他温和的眼睛中却有一种极为锐利的东西,使人不敢对视。
大唐盛世,千古一帝。
孔颖达将李世民迎进室中,奉上茶来,一众大臣便在一边坐了。原来唐时臣子在皇帝面前可不是如后世般站站兢兢,平时议事就是君臣团坐。李世民看来心情极好,笑着对孔颖达道:“我的祭酒大人,这次咱们国子监可是有些失面子啊,居然自己弄不懂,还要让太极书院来给国子监讲经来了。”
孔颖达满面含笑道:“国子监也好,太极书院也好,均是陛下子民。一枝独秀,哪如春色满园。文化流被四方,乃是盛世之象。臣还要恭喜圣上才是呵。”
李世民呵呵直笑,显然孔颖达应对之言甚合其意。站在一侧地卢鸿心中暗笑,不想自己这个老师拍起马屁来,功夫居然也是相当深厚。
一边的一个胖胖的老头也道:“孔老夫子说得是极。这几来年,数学、格物等新论不断涌现,虽然其源有自,但国子监其中出力甚多。这才是皇朝气象,万世之基呀。”一边说着,一边摇头赞叹,一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