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前者比较受宠,帝王偏爱,后者则根植大地,影响深入人心,其奉行的长生不老的执念朝野皆重。”
“从全体制之争转入两种生存制之争的中华文明是大众的、深刻的、不亡的和自强的,因其大众,所以备具血性;因其深刻,所以智慧深藏;因其不亡,所以海纳百川;因其自强,所以至刚至大。”
“但中国人却非常命苦?”童雅有点不太满意天心的大论,提出最尖锐的问题,“而且,既然这么厉害,为什么会被蒙古人和满人侵入,汉文明会出现断层;又为什么会被西方侵入,而遭受深重苦难?”
“嘿嘿,这是统治者之过,这也正是中华文明的特点。历朝历代,当其建立的体制搞得民不聊生时,本能生存法则必然抬头,消除这种已经不能代表中华文明的体制。因此,以汉文明代表的中华文明可以称为海文明,也可以称为融文明,其根本载体是大众,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自会诞生巨人,建立新体制。元、清两代及中国100多年的屈辱史,不是说蒙古人、满人、西方人不行,而是他们抓不住中华文明的根性,其结果要么被融合,要么被驱逐。”
“嗯,有点道理的奇谈怪论,不过,好像与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悖哦?”童雅娇笑道,似在说,我看你怎么解释!
“一点都不冲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制约说实质上就是体制生存法则的显态,这早在中国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另类的明证,更是西方文明发展到现在的真实写照,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然而也是另外三大古文明消亡的原因。”
“越说越玄了!”童雅想了一会儿,质疑道。
“呵呵,确切地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制约的社会进化论只存在于中华文明的早期,即春秋战国时期,但为什么古人会摒弃这种社会进化方式,只重精神,不重科技,众说纷纭,这绝对是个千古谜题,史载的很多科技都没有留传下来,唯一的真答案就是中华文明长生了。”
“嘻嘻,幸好现在这个时代不是西方中世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