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错,这一天进入林无极体内的金色影子正是“布袋和尚”。
说起这布袋和尚大家也是很熟悉,但这布袋和尚又怎么跑到了靠山屯呢?
且听大叔慢慢道来。
布袋和尚名契此,唐末至五代时明州奉化僧人,号长汀子,是五代时后梁高僧。
所以这位在和林无极交流时一直自称“长汀子”。
这位高僧在世时的形象是身宽体胖,面容含笑,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形如疯瘸。他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见物就乞,无论给他什么,即装入他的大布袋,话说这位的大布袋却永远也装不满;有时在人群聚集之处,他还会将袋中之物倾倒于地,叫道:“开!看、看、看。”随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内。
一天,他坐在他家乡所在的江南奉化岳林寺东廊磐石上,说了四句偈:
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说完这四句偈之后这位高僧就圆寂了,由于他的偈中称自己为弥勒化身,所以人们便恍然大悟,以为此即弥勒佛显化,因而从北宋开始,就画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于天王殿中,称为大肚弥勒佛,有的还让他带着那个“布袋”,这样我国佛寺中笑口常开、袒腹露胸的弥勒佛像就此诞生了。
后人以布袋和尚的形象替代了印度弥勒佛。佛教寺院天王殿面朝进门香客、外向而坐的笑口常开、袒胸露腹的弥勒佛,就是这位布袋和尚。
而后人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之不尽,就连我们熟悉的济公活佛的传说也是来源于这布袋和尚的事迹。
话说布袋和尚圆寂后却是开始不断地转世,而他最后一次转世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
这一次转世的布袋和尚依然出生在奉化,俗家名字是“陈昌”。而已失去前世所有记忆的布袋和尚却依然选择了出家。
他这次出家的地方正是家乡奉化的“雪窦寺”,而他这一世的法号是“圆灵”。
这雪窦寺却是布袋和尚前世讲道最多的寺庙,所以人们便以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