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一文中更是坚决抛弃了‘饕餮纹’而用‘兽面纹’代之。且在马承源先生主持上海博物馆工作时,上海博物馆的青铜器馆全部使用兽面纹,对“兽面纹”起到了极大的宣传和推广作用。现在学者更倾向于用“兽面纹”这一称呼。而我这次的演讲,也以‘兽面纹’代替‘饕餮纹’。
这次,承蒙张无风朋友送上……
兽面纹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西周早期青铜器兽面纹应是周人对商人风格的模仿和继承,兽面纹主要反映的是商人的思想观念。武王克商是“小邦周”克了“大邑商”。周人对突如其来的胜利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尚书.大诰》这样描述了周人的样子:‘予惟小子若涉渊水,予惟往求朕攸济’,显现出的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而殷遗民也没有心服口服的接受周人的统治,他们时刻等待着叛乱复辟机会的到来。西周的胜利,是文化较低的部族征服了文化较高的部族,这就出现了较低级文化被较高级文化同化的现象。马克思曾说:‘野蛮的征服者,按照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本身被他们所征服的臣民的较高的文明所征服。’此规律具体表现在商周关系上则为:政治上,周人征服了殷人;文化上,殷人同化了周人。这样,周人无疑会向殷人学习先进的文化。西周早期,殷遗民的大量存在必然对原有文化存有一种眷恋情结。这在西周早期甚至西周中期的青铜器上都有反映。此时,周王室的许多工匠都是殷遗民,这样周人在早期的青铜器上完全模仿、继承了商人的风格。直到西周中期,因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成熟,周人的风格才真正体现在青铜器上。虽然商代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几无二致,但不能据此认为,此时周人和商人思想观念是一致的。因为从思想的形成到反映思想的器物的形成要有一定的过程,加之改朝换代,又遭特殊的社会背景,所以西周中期的青铜器纹饰,才真正反映出周人的思想观念。
商代青铜器的主纹饰是兽面纹。兽面纹被大量运用于商人的祭祀重器上,这无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