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还要请赵过等来么?”
邓舍犹豫不决。
说实话,遭遇大变,他很想有个人帮他梳理一下思路,宣解一下压力。但,万一事与愿违,反而引起了军心浮动呢?他摇了摇手,道:“不,……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当务之急,摆在他面前两个选择。要么即刻回师;要么置之不理,军盖州。何去何从?一道两难的抉择。
当主观上委决不下的时候,不妨跳出自我,由客观来决定。邓舍转回案前,坐下来:“纸、笔。”
毕千牛铺纸、磨墨,邓舍执笔沉思。
回师双城,跋山涉水,需要十天到半个月,路途太远,回去怕也晚了。——他提笔在纸的左侧画了个叉。
盖州造势至今,一旦仓促撤军,良机难再不说,才入手的金、复州,怕也不得不白白再度让出。——他提笔又在左侧画了个叉。
双城无事则罢,若是不保。会出现什么后果?无非放弃关北,退入德川以西。拿关北与辽左相比,两者不啻天渊之别。关北贫瘠、辽左富庶;战略上来讲,关北自保之地,辽左却可攻守兼备。——他又在左侧画了个叉。
放弃关北,倘若高丽人趁机来犯,文华国、定州一线备战已久,短日内高丽人绝难奏效,又有平壤重镇。我军大可一鼓作气,先下盖州,随后回军,有足够的时间,击退来犯之敌。——他又在左侧画了个叉。
退军救城,胜利,保双城而已;不退军,打盖州,胜利,插手辽东。
邓舍猛然起身,他做出了决定:“毕千牛。”
“小人在。”
“今日军报,不得向诸军讲出;传令三军,加紧准备,陈将军大军回日,便是我出师盖州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