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舍微微放了点心,却道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他给了洪继勋决断军政诸事的权力不假,然调军何等大事,其诸城将军,竟除了张歹儿之外,没一个人来向他报告?
“一群莽夫!”
话音未落,帅府外马蹄疾奔,又送来两封军报。一来自平壤文华国,一来自罗国器。这稍微安稳了点邓舍的焦虑,翻开一看,果不其然,讲的都是女真叛乱之事。
只不过两封军报的语气不同,文华国粗枝大叶,简单地提了一句洪继勋调他出城向南,呼应定州,以此防备高丽人趁虚而入;通篇的主要意思,在宽慰邓舍之心。
罗国器的军报就不同了,非常符合格式,纯粹下属的恭敬口气。不但讲了女真叛乱的起因,据说挑事者一个叫赵小生、一个叫卓都卿,俱为早先蒙元任命的双城长官;不知怎的,与佟豆兰家族扯上了线,说动了他,策反了双城附近的万余女真人。
跟着详细讲了一遍洪继勋的应对措施。女真人并没有全部叛乱,有几个甲山迁移来的小部落,当时曾受过赵过的恩德,假装同意了叛乱,暗地里报知了洪继勋。
这就给了洪继勋提前准备的机会,他本待诱骗诸部落族长入城,一网打尽,城中却走漏了风声,叫佟豆兰得知。叛乱提前动,好在城中军马不少,又有姚好古、钱士德的数百铁骑助阵,勉强挡住了女真人的第一波攻势。
城池至今未丢,算不错的了。
随后,洪继勋传檄各城,他的判断与邓舍相似,认为平定女真叛乱不难,难在如何防备高丽人突袭。所以,调动的军马,主要向南部集中,只有张歹儿、李和尚等几人的部下,被他调去双城,救援平乱。
正是一波三折,邓舍才放下的心,又被提起。他敏感的抓住了信中最关键的部分,喃喃道:“城中走漏风声?”洪继勋并非马虎大意的人,他定下的计策,必然十分精细,怎的会走漏风声?
他细细看了几遍,没见罗国器提及有没有抓住那走漏风声之人,原地转了几个圈儿,听见毕千牛一边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