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如今金陵两面强敌,东有张士诚,西有陈友谅;而北边更有察罕在河南遥窥。好有一比,如果把金陵比作一个武士,现如今却不得不束手束脚,根本施展不开。明公幕府之中人才济济,对当下的这种局势肯定早就看得明白。请问明公,打算如何应对?有没有想过该怎样破局?”
朱元璋沉吟,说道:“先易后难,分别破之。如此而已。”
“谁为易?谁为难?”
“友谅当为难。”
“友谅桀骜不驯,残而少恩,杀其主而篡其位,是为无道。虽军锋甚锐,实则易与。难者,以在下看来,惟晋冀之察罕是也!”
“察罕远而友谅近。友谅无道,为我金陵之切身大患。而察罕虽难,眼下却难与我为敌。”
“杨大人岂不闻‘蚊虻仆缘,马切身之患也’?固然察罕远而友谅近,但是如若说到真正的大患是谁?明公、诸君,你们都是出时贤的人,难道还看不出来么?若以察罕之患比作干戈,则友谅之患不过蚊虻!”
朱元璋说道:“尊使的意思我明白。其实,早在上次见尊使前,就有人对我说过,说‘燕王天下知名,察罕所惮。如今,他和察罕决战,堪称强敌’,并说尊使现在来金陵,定是为想请我兵,助燕王一臂之力。又因此劝谏我说:‘这是天要灭亡李察罕的时候,宜大举兴师,径渡江以袭之。燕王攻打其外,我金陵袭击其内,则察罕之亡不出旬日矣。察罕亡则孛罗孤,可共分察罕之地,再同取孛罗,是大都必为我皇宋有。’”
“不知劝谏明公者是何人?”
“宁海叶兑。”
叶兑,字良仲,浙江宁海人,当时名儒。
此人曾在至正十九年间,朱元璋打下宁越、觊觎浙西时,以布衣的身份给朱元璋上过一个《武事一纲三目》,言天下大计,提出“宜北绝李察罕,南并张九四。抚温、台,取闽、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广。”
具体说到如何对付李察罕时,他这样议论:“张氏倾覆可坐而待,淮东诸郡亦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