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北略中原,李氏可并也。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所谓“鲁肃计”,就是“三分天下”。
鲁肃见孙权,孙权问天下事,他回答道:“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这一个“鼎足”之论,比诸葛亮的“隆中对”出现得更早。
叶兑上书给朱元璋时,海东还没有入益都,所以他的整体谋划概而言之,可称为“先南后北”。即先取张士诚、方国珍,“鼎足江东”,然后再徐图北上。可以看出,他也是把察罕当作最大敌人的。
此,朱元璋惊以为奇,欲留用之,却被他力辞而去。
辞别走后,前阵子,大约是听到了方从哲入金陵的消息,他又重写了一封书,送来金陵。大略的内容就是如朱元璋适才所说。却是因为见有机可趁,所以改变了“先南后北”的提议,变成“先北后南”。
方从哲再肃容下拜,行大礼。
“尊使为何忽然又行此大礼?”
“为明公贺。”
“贺我何事?”
“贺明公得贤人,四梅先生的分析,实在中肯之至!在下想说的话,也就是如此而已了。明公若肯从之,则试看明日之域中,究竟谁家天下!今时虽察罕北地称雄,但如用此策,则海内英雄自此惟明公与燕王耳!”
朱元璋笑而不语。
刘基说道:“言易而行难。察罕有事,则关中李思齐必援之。燕王偏居山东,或许不在乎李思齐,但当其时也,却就便是我一家独对两敌。”
“先生所言对也不对。”
“怎么讲?”
“要打察罕,当然先需要考虑关中。可是如今的关中却并非只有李思齐一家,还有张良弼等人。前番察罕与孛罗对阵,李思齐助察罕而张良弼助孛罗,鞑虏好似兵多将广,但他们彼此间的不和已经了然在目。方今天下乱起,义军十有五六。察罕、孛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