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打书 > 历史军事 > 宋扬天下 > 第三章:巩固皇权

第三章:巩固皇权(2 / 6)

保持长久的契合。”王安石说得铿锵有力。

商鞅变法,曾遇到守旧大臣和贵族王公的强烈反对,由于秦孝公重用商鞅而不疑,终使西秦称雄于战国。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唐贞观之初,求治之道,人人议论,纷争不一,而魏征与唐太宗李世民,道德同一,契合而行,车成贞观之治。

唐代宗广德、大历年间,宰相刘晏以平准法理财治国,革除时弊,扭转了“安史之乱”后国弱民贫之状,卒因见疑于皇帝,遭杨炎构陷而死,新法遂而败亡。

就是本朝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所倡导的新法,不也因为仁宗皇帝的突然转向,导致君臣失契而归于失败吗?

君臣契合,可以与天地同德,可以与日月共明,可以与鬼神合其吉凶,“尧舜之世”和“先王之政”的出现,不也是禹、汤、文、武与伊尹、吕望等人的契合所致吗?

可现时的情形呢?反对“变法”的中枢重臣曾公亮、富弼、唐介、赵抃等仍居要津,其盘根错节之力胜于前秦。

朝臣因循苟且,逸豫无为之风甚于晚唐,有志于变革图强的群英同僚,异道殊德,自恃高明,诸家相峙,议论不一,苏子瞻持“熟思后动”之论,司马光持“中和无偏”之论,欧阳修、韩琦仍在张扬着他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主张,都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年轻的皇帝。

而皇帝稚气未消,治道未专,既无秦孝公之伟器豁达,深谋远虑,也无唐太宗的高瞻远瞩,决断果敢。其求治心切可嘉,其急功近利可畏,“变法”伊始,若不能振聩发聋,改变因循之风,则君臣现时之契合难以保持,若一二年内仍无惊天之作,则君臣之契合必将沦于离心离德。更多更快章节请到。

“先生可知庆历新政因何而败?先生直说无妨。”正在王安石回忆昨夜一番盘算的时候,赵顼笑着又提出了问题。

“因仁宗皇帝背信而败。”王安石直言不讳。

“先生可知仁宗皇帝何故背信?

最新小说: 在国子监开小卖部 战国之军师崛起 探花 我一个考古的,怎么就权倾朝野了? 满朝文武都在帮我宫斗 穿越战国成白起 城南政北 唐女医之诗酒江湖军旅传奇 南城亡事 穿越之,小曼娘暴力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