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顼就是蒙古人的那种心态,就是西方殖民者的那种心态。第一时间更新
不过,赵顼毕竟是来自二十一世纪的人,对蒙古人、欧洲人的那种殖民扩张的方式并不认同,所以没有血洗琉球群岛的蛮夷,只是将他们打散,要彻底同化他们而已。华夏文明的华夷观念,本来就不以血统为标准。即便是后世的赵顼是汉族人,但几千年的民族融合,难保没有异族人的血脉。
“圣上,唐太宗有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教化善待蛮夷,随有蛮夷依附,终成天可汗。并由此建立了莫大的文治武功,缔造了华夏盛世!唐太宗可为圣上之榜样!圣上明鉴!”苟宏社劝谏道。
“时到今日,唐太宗的文治武功何在?厚待蛮夷,那是养虎为患。没有安禄山的叛乱,唐朝会灭亡吗?今日,大宋年年给西夏北辽送岁币,西夏北辽什么时候依附过?”赵顼并不认可他所谓的恩德,随即反问道。
“圣上,大宋今日不能收复汉唐故土,非是兵甲财力不盛,实乃国策使然。圣上能一改大宋陈冗旧苛,为何唯独在这一块,就放不开呢?”苟宏社无法理解赵顼的那种民族主义的观念。
西夏北辽之所以今日能成为大宋的劲敌,和宋太祖的立国方针是分不开的。宋太祖鉴于五代藩镇之乱,一直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因为宋太祖是黄袍加身,由士兵们拥立为皇帝的。士兵们既然能拥立他,那么也能废掉他。为此,宋太祖才在国策上采取以文制武、崇文抑武的方法,弱兵弱将弱民。可以说,宋太祖的眼睛里只有他的皇位了,完全失去了对外开拓的雄心。
宋太祖曾说过:“在我的卧榻一旁,怎么容得别人酣睡?”而他不去想在他的房门外,有许多人在虎视眈眈地望着他。宋太祖所留意的,只是自己的卧榻罢了。整个大宋一朝成这么个窝囊样,原因就在于此。汉代和唐代建立的时候,开国者都有统一天下使天下太平的远大志向,而宋代的开国者哪里有呢?最后宋朝打了三百年的仗,越打越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