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越偏安一隅。第一时间更新
再说北辽,曾经被周世宗打得闻风丧胆,如果宋太祖能继续用周世宗平定藩镇征战百年的军队北征,估计那时候不仅燕云十六州已经收复,便是北辽也得被灭亡。宋朝继承唐朝的衣钵并非难事!然而,宋太祖怕武将建立功勋,功高盖主,一心忙着去削弱武将,那里想到要去平定北辽。北辽从此变得不可一世起来。大宋的历史,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对付内部农民起义没有不胜利的,对付外敌入侵没有不失败的。
或许称赞宋太祖的人很多,赞赏他的国策。然而,他终究是蒋介石一类的人物。
再说西夏。宋太宗时期,党项迫于契丹的压力来投靠大宋,然而宋太宗、赵普等人,继承了宋太祖的思路,要剥夺党项武将的权力把他们养在汴京,然后又把党项一族的兵力、财力收归中央,让善于征战的党项人没有上升的渠道,最后党项人自谋生路,依靠征战,打败了契丹、打败了大宋、打败了吐蕃,建立了西夏。更多更快章节请到。李元昊硬是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在契丹与大宋之间,谋得了一席之地。
可是宋人不思反省,反而认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越来越仇视周边各族,使得民族矛盾加剧,因而才有了夏宋辽三国长期的对峙。对峙的后果,就是华夏文明萎缩。宋失西域三百年,西域从此沦为天方世界千年,直到清朝时才收复。更多更快章节请到。而中国人也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没有对外开拓之心,变得胆小安逸起来。从唐到宋,这种国民性格的巨大转变,就是因为宋太祖的国策。
上面这些,赵顼曾经和包绶讨论过。也有意转变这种风气。然而,在对待异族这一块,赵顼仍然带有大汉族的民族主义心态。这种心态,与华夏文明教化万民,沐化蛮夷的天下观是非常格格不入的。这让支持他的人非常不理解。
不过,赵顼并不推崇唐朝,唐朝根本无法与汉朝、宋朝、明朝相媲美。原因无他,唐朝没有思想家,他的功绩大部分是自然而然地继承了隋朝的衣钵才有的。如果只是崇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