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猪肉。猪杂食易养,比起羊来说,要更容易饲养,所得肉食比羊肉也多。关键口感很好,没有羊骚味。”赵顼笑呵呵地解释道。
在宋朝,大部分人是不吃猪肉的,猪肉几乎卖不出去。后来苏轼被贬,遇到一个卖不出猪肉为生计发愁的老婆婆,见她可怜,便写了一首诗,推销猪肉,才让猪肉的名气上来了。后世的东坡肉,名气那是大得不得了!
“嗯,看来要鼓励百姓养猪。养羊实在是太浪费草场了。大宋缺战马,用草场养马才是正理。”王安石思索道。
宋朝缺战马,不是因为没有草场,不是因为没有战马产地,而是马政不得法,供养骑兵的费用太高。不供养骑兵,自然也就不需要大量的战马了。从而更加使得马政败坏,最后连少数的骑兵都没有战马使用,不得不依赖进口。而大宋大量的草场却全部用来养羊了。宋仁宗喜欢吃羊肉,为了供应皇宫的羊肉所需,便有大量养马场变成了养羊场。说起来,宋朝还真是矛盾。
“先生以为,该如何部署?朕要组建一支庞大的远航商队,财力上是否周转得上来?”想到明朝时郑和下西洋,耗费巨大,赵顼也没有心思再谈及猪肉羊肉,而是在为泉州之行能否实现担忧了。
“圣上,不可,出动一万海卫军护航的庞大商队,万里迢迢,实在太耗钱粮了,圣上慎重。”王安石连忙说道。
“嗯,朕再考虑考虑。兴修水利驰道,有什么章程吗?”赵顼希望能找到方法,挤出一点钱粮来供他组建军队商船远航。
“新法之所以不能稳固下来,之所以会遭到反对,原因在于百姓无所得。大宋之富,历朝罕见,大宋之贫,历朝罕见。富者,大宋也!贫者,朝廷也!百姓也!民富,则国富。百姓安居乐业,大宋才能国祚延绵!”王安石这是指责赵顼支持商人,采取劫贫济富的发展方式。
“这是宋朝版的国富论吗?”赵顼心想。因为王安石指出了大宋的根源问题在于贫富差距太大。百姓普遍贫困,商人地主则富得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