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万里挑一的,谁崇拜谁呢?
如果是在宋朝推行普选,那么国家政权,很可能会被地方豪族所把持。那么就成了地方政权赋予中央政权权力,一旦各个地方政权利益不同,很容易造成分裂。最大的可能就是导致类似后世美国一般的南北战争。
所以赵顼的选择是对的,好在没有像其它穿越者那样,一穿越就要搞民主选举,甚至强迫百姓选举,在地方上建三级议会什么的。真是那样,外敌环视下的宋朝,一旦闹内讧,只有被辽国吞并的可能。
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赵顼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没有乱套后世的那些所谓的先进制度。
四大学府制度,可以杜绝权相的出现,五年一次选举,没有那个人可以长期把持相位,因为正真的权力在四大学府,宰相只是这个权力的代表。而四大学府的权力是皇帝赋予的,是天子赋予的,也就是说四大学府被赵顼赋予了皇权,或者说与赵顼分享皇权,履行不同的职责。只要四大学府制度巩固,赵顼的皇位也就巩固了下来。
赵顼需要四大学府享有大部分的皇权,从而杜绝昏君的出现。这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衡的体系。皇权、相权、选举权,三大权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皇权统而不治,相权治而不统,选举权保证了权力制衡。
大选过后,根据政事堂制度与四大学府制度,赵顼的权力差不多都被剥夺了。如果赵顼与宰相不对付的话,那么就剩下了一个否决权。如果对宰相不满意,可以向四大学府议政远申诉。也就是说,皇帝要想参与政治也可以,政事堂制度,皇帝在朝,决策权在皇帝与宰相手里。皇帝想偷懒也可以,皇帝不想做事,决策权在宰相与执政手里。
持续一个月的大选结束之后,新的政事堂诞生,议政院上报后,赵顼加盖了玉玺,并颁布天下。出乎赵顼意料之外,宰相既不是王安石,也不是司马光,而是大胖子大发明家沈括。
赵顼头疼了,沈括虽说也是一个政治家、改革家,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