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亡天下。相反,他们能够扫平天下,一统华夏,正是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才做到的。不能用后世西方的民族主义观念来看待蒙古人和满族人建立的王朝。
匈奴人,蒙古人西征,才是文明之间的较量,好比西方列强入侵清朝一样。西方的民族主义思想,与中国华夏大一统的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作为皇帝,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凭借着这个权力,赵顼人为地加快了历史的进程,短短的四年间,便完成了从北宋到南宋的发展过程,帝都成功地从汴京迁到了上京。上京的发展,是海上贸易一手催生出来的,严重依赖对外贸易,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也不合适统御南北,只是作为暂时的首都。十年大治之后,首都还是要迁都江宁府南京。
只要完成十年大治,进而迁都南京,消除南北隔阂,消除地方割据的隐患,把南京这个经济中心发展起来,那么就有了一统华夏的力量。
上面所说的这些,开始赵顼并没有理解其中的意义,赵顼一开始也只是为了打通丝绸之路,才希望宋夏辽三国会盟,然后一同西征。对赵顼而言,他的目的不是为了宋朝多么强大,而是为了华夏文明的昌盛。
来自后世的赵顼知道,无论是党项,还是契丹,女真,或者说蒙古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都在民族大融合下,不分彼此。后世的赵顼,说不定身上就有他们的血统。很多大汉族的民族主义者或者很敌视少数民族,但是赵顼不是那样的愤青。
赵顼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华夏文明的发展,所以,赵顼一改宋朝的禁止对外出售儒家等各家经典的传统,利用宋朝的影响力,大力向周边华夏各国输出文化。
随着赵顼越来越多地了解宋朝,了解这个时代,赵顼才慢慢领会到迁都上京的意义。因此,可以说,赵顼不是出自原意的作为,成就了司马光和王安石,司马光在周边各国的百姓眼里成了孔子般的存在,王安石也成为了一个促进民族共同发展的贤相。
现在的情况是,经过赵顼四年的折腾后,大宋需要的是一个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