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目光久久停留其上,情不自禁的叹道,“先生书法既得王右军真意,且温良精绝自成一家。元承曾听人赞颂先生楷书国朝第一,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萧征仲摆首直言不敢当,不无遗憾的叹道,“老夫亦常做篆,行,隶,草几种书法,但终因天性古板,端正有余而旷逸洒脱不足,始终未能练好草书,这也是老夫生平一大憾事。”继而停顿了一下,向我微笑道,“我曾听孙秉笔提及先生亦颇通翰墨,可否赐书一副,让我等一观”
我不由有些惶恐,但在他二人鼓励催促的目光下,不得已只好走到案前,铺就了宣纸,饱蘸徽墨,沉思良久,执笔写下萧征仲的一首七律:
南望衡阳旧德门,虎符元帅有诸孙。山川我正怀桑梓,水木君能共本源。两地衣冠由昔盛,百年忠孝至今存。相违不尽相留意,狼籍秋风酒满樽。
萧征仲含笑不语,许子畏击掌笑道,“行草结合,清逸俊秀,润而不狂,和先生人品相得益彰。这一手字怕是两京外埠的中官无人能及。初时我只当先生年纪轻轻身居高位必是凭借运气绝佳,如今看来,竟是我以己度人了。”
我垂目颌首。萧征仲微笑的看着我,半晌,他轻轻的叹道,“可惜,可惜……”
我知道他这句可惜是惋惜我内侍的身份,我冲他和煦的笑笑,云淡风轻的将话题转向别处。
其后的时光,在他二人与我品茗闲话中度过。书斋内,宣炉宝光清凝了一缕袅袅青烟,我与他们随意观几副古画,听他们信手翻着善本古籍任意吟诵,只觉得心目间都充溢了一种自在的空灵。
从萧征仲府上告辞出来,已近申时,冬日里天短,太阳已西悬于天边。我想着此行在苏州要办的事已了,心头轻松,便缓缓策马,由着阿升引路去他想去的地方。
“先生,再往前走就是苏州织造局了。“阿升提醒我道,“喏,您看那儿写着太监弄的就是了,幸而苏州提督织造不认得您。咱们都到这儿了,不如去玄妙观看看吧,那儿也是有近千年历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