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百一十四章上套
大明的历史,打从成祖皇帝后,就是士大夫和皇帝还有太监互相斗争的历史。士大夫们要求从皇帝那里拿来权利,然后由他们来治理这个天下。而这样做的结果偏偏又严重剥夺了皇权,所以皇帝便要用自己的亲信---太监,来对士大夫们展开攻击,从而获得自己该有的权利。他们互相争斗,士大夫们间或分成几个帮派,便是他们口中的党人了,然后时分时和,跟皇帝争斗着,而且越来越严重。没有人想着这个国家民族,即便有人想起,也是那么零星的几个,大部分士大夫,都是想着自家的利益,然后想着掌权,用这权利,来让自家获得更丰厚的利益。皇帝就这样跟他们斗着,双方就这么耗着华夏民族的元气,一直到把这元气耗干,然后让一个不起眼的蛮族占了便宜。那些文官们,要说起来,与人争斗的本领却是远远大于他们治国的本领的。即便到了万历朝出了个张居正,那也是昙花一现。而且他所谓的改革,也仅仅是形式上的而已,他一死,一切便又恢复到原来模样。他比宋时的王安石唯一胜过的一点,便是他当时有李太后的支持,同时那些将要被他革了命的士大夫们,没有太多的办法。而他如此强势的同时,也得罪了渐渐长成的万历皇帝。所以他的命运早就注定了,好在他死在万历皇帝亲征之前,不然,他早晚要栽在这万历皇帝的手中。
沈一贯、方从哲、王锡爵三人,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他们对于如何治理这个国家,更多的时候,还是要和万历皇帝商议着来,他们没有多少新鲜的想法,也没有什么抱负,他们升官的目的,大概也仅限于封妻荫子,然后光宗耀祖了。再然后,便是藉此来保扶他们的家族。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家族命运和这个国家以及民族的命运放到一起。.
这样状态下的三个人,自然是对这金融方面的事情一无所知了,这一点从王锡爵的担忧当中就能看出来,他们担心更多的是权力的争斗,而对于这经济方面却基本形同白痴。更何况,那沈一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