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就没有什么和这郑国泰斗争到底的意思,好歹之前大家也是关系不错的,他更希望这郑国舅知难而退。因此,对于这借款,他反倒是认为这是那郑国舅的一个示好的信号。敢把钱借给官家,在这个时代的士大夫们来看,这就是彻头彻尾的傻x了。之所以方从哲还很小心,完全是因为他更多的是从商人角度去考虑,而忘了自己的身份,一个朝廷的官员。这个时代的法律,都是他们这些士大夫说了算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很容易的便上了魏刚给他们设的套了。他们当然没有去深层次的考虑这背后接踵而来的事情,他们只是用他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惯有的手法来想这件事的。
于是,朝廷的户部终于成功的从泰和钱庄里借来了五十万两白银。魏刚后来听说后,还觉着他们借的少了。不过郑国舅却委实没有了底气一阵子,后来还是魏刚好一顿安慰,才让这郑国舅沉住气。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不过泰和号没有提什么更多的要求,像放那羊羔儿息的事情,泰和号就没有干出来,那样的话,是个人都知道这是明白着的欺诈。泰和号从户部那里取得的权利是铸币,没错,铸银币,从此大明天下,都开始用泰和好发行的银币。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泰和钱庄,或者说泰和银行,这个词应该是人类进入到近代后才有的标志,已经拥有了在大明国土内发行货币的权利。而在之前,这项权利一直是户部和各地官府衙门才有的权利。除了这铸币的权利外,借钱的利息也是有的,只不过实在过低,让借钱的沈一贯并没有怎么在意。
紧接着让沈一贯高兴的是,皇帝竟然也答应他们加税的要求了。这个要求,在万历皇帝当政的时候,可是并没有被通过的。当然,那时候户部还不怎么紧吧,即便皇帝四处用兵,户部也是能撑上一阵子的。毕竟,死去的张阁老不管怎么说,也是给户部留下了很多银子的。户部那时候还禁得起折腾。后来户部没有多少银子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没有想着加税,而是另辟一条路子,让宫里的太监出去收税。然后皇帝从自己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