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主公此言差也,眼下天下诸侯之中,燕王刘备势力最大,其次为袁氏兄弟,袁氏兄弟合则强过刘备,分则皆弱于刘备,此袁绍岂能不知?是以,袁绍未到实力强至能与刘备抗衡之前,决然不会与其弟反目,自相残杀,如何肯援救徐州与袁公路沙场相见乎?何况,袁绍兵马虽盛,但若要同时挡得住袁术与公孙瓒二十万大军,亦难也。”
陶谦听糜竺说袁绍未必是袁术与公孙瓒联手之对手,甚至于袁绍很可能不愿与袁术为敌,刚刚松开的眉头不禁再次皱在一起,又听糜竺继续道:“主公,竺认为当世可敌袁术与公孙瓒联军者,非燕王刘备莫属。竺不才,愿亲往蓟县,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求燕王刘备起兵救援徐州。当然,为防万一,主公还可派一人前往冀南袁绍处求救,若是两方军马求得一方前来齐来,我徐州军与之内外夹攻,袁术与公孙瓒必然不敌,徐州之危可解也。”
糜竺说的话说的不错,中原的诸侯之中,论实力刘备绝对是第一把交椅,其次才是袁术,然后是袁绍,倘若刘备、袁绍同时发兵,或只有一路发兵,再加上徐州的十万丹阳兵,袁术就不得不慎重考虑了,其可以选择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退兵。一旦袁术退兵,公孙瓒孤军难以成事,也不得不撤军,徐州之危可解。
陶谦大喜道:“冀南袁术处,非元龙不可,此番北上求救,两位重任在肩也。若是能成,则二位便是徐州数百万百姓之救星也,老夫在此替徐州百姓谢过二位。”
陈登与糜竺互视一眼,齐声道:“主公放心,我等必不辱使命。”
陶谦大喜,连忙写了两封信,一封交给糜竺,一封交给陈登,分别送往幽州刘备和冀南袁绍处,然后又道:“至于徐州城防,就依汉瑜之计,由老夫与二子亲自督战,以求能够坚持到援兵来到。”
半日后,徐州城北三十里处,陈登与糜竺驻马相谈,二人家将皆是在五十步外等候着。自从各自辅佐两位公子之后,糜竺与陈登之间几乎少有交谈,更多的是在陶谦跟前为各自辅佐的公子美言,抨击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