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地位可言。
可一趟豫州之行下来,他却发现,一个跟他同龄,名不见经传的士子郑浪之,先是得到了德王妃的礼遇,后又折服了阮留之,以及比阮留之更上一代的诸糅真人,现又获得了卢勋的青睐。
德王妃以先生待之。
诸糅真人赠以全套道藏。
刺史大人亲笔赠字。
这样的待遇,真的让席希明羡慕妒忌恨,也心有不甘。
可不甘心又如何?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他再不甘心也只能认,此时的他,只能暗暗庆幸,跟郑经相比,自己在诗词方面或许还能勉强拿得出手,因此,在失意过后,他来找顾倾城求同病相怜的感觉了。
顾倾城却说道:“唉,诗词这东西,不提也罢。”
这就让席希明颇为不解了,问道:“为什么这么说?”
“你有没有发现,过去的那些名士,像留之先生,卢大人等,近些年来很少有诗词佳作问世了,也就一个德王爷,偶尔还会有少量作品出来?”
顾倾城问道。
席希明楞了一下。
他心想,会不会是因为江郎才尽?
因为这么说会显得很无礼,因此他摇了摇头,问道:“为什么?”
“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古往今来,诗词这东西,都是年轻人和失意之人或无聊之人在玩,真正的名士,不是醉心于仕途,就是专心于问道,这就说明,问道才是大道,诗词只不过是小道。”
顾倾城道出了一个很有哲理,也颇为残酷的真相。
席希明一愣。
好像还蛮有道理啊!
屈原,投江自尽的失意之人。
七步成诗的曹植,却是不被其父器重的失意之人,还英年早逝。
竹林七贤,不得志的闲散之人。
谢朓,前朝有名的三水诗人,冤死狱中。
江淹,前朝神童,年少时才气出众,成年后却罕有佳作面世,还因此有了江郎才尽这一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