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人老了,真的就糊涂昏聩了?”
“咱的儿子被流放,被逼自焚而死。”
“这些虽然都发生在咱死后。”
“可允炆是咱一手扶上皇位的,所以这一切,也可以说就是咱一手造成的。”
“咱对不起自己的儿子呀!”
自己的孙子,必死了自己的儿子。
然后自己的儿子,又掉过头来打杀自己的孙子。
世上还有比这更让人痛心的吗?
至少对朱元璋来说,似乎没有了。
但他并未像得知朱棣靖难时那样,只感家有不肖子孙而愤怒。
反倒将很大一部分责任,都揽于了几身。
可能是儿子和孙子确实不一样吧。
又或者他老人今天情绪早已用尽,如今已可以冷静下来思考了吧。
“您也不必太过自责,因为在晚辈看来,您的这个选择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在太子殿下英年早逝后,您其实也是议过该立谁为后继储君的。”
“燕王朱棣,亦是当时的主要人选之一。”
“只不过有人说了一句,此乃为先太子立嗣,而非为陛下您立嗣。”
“您才一锤定音,从太子殿下的两名子嗣中,选择了您认为更合适的朱允炆为储。”
“至于您当时的心情,晚辈虽不能完全了解。”
“但大抵就是,您不忍让太子殿下的皇帝名分流失。”
“若燕王殿下直接继位,必不会也无必要给懿文太子上帝号。”
“但朱允炆登基后,称其父为孝康皇帝。”
“至少这一点,他算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您生前一直唯念太子殿下继位的遗憾的。”
“而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对自己已逝去儿子的舐犊怀念之情,又有谁能够指责呢?”
“所以您完全没有必要自责,朱允炆的所作所为,以及招致的结果,全因他一人。”
“仅此而已。”
建文皇